2008年1月31日 星期四

澳大利亞Indie Pop八人團體------Architecture In Helsinki

[Roodo]                                   January 30,2008 18:38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應該是這樣說吧
也不知道打哪來聽到這個樂團
或許是因為他們跟of Montreal「有點」雷同吧


曲風都很清新可愛,聽了心情會好上幾千倍似的,至少歌詞都很易懂
主唱金髮又虎牙,看了就很可愛,裡面有個女團員,
我不知道她叫甚麼名子,請容許我這樣稱呼她『靈活的小胖子』,
其實她長相是甜美可人的



                            Architecture in Helsinki




這個澳大利亞的Indie Pop八人團體Architecture in Helsinki全都來自墨爾本的「Fitzroy」,
這八人分别是Cameron Bird「多樂器演奏家」、James Cecil、Gus Franklin、Isobel Knowles、
Jamie Mildren、 Sam Perry、Tara Shackell以及Kellie Sutherland。


這支樂隊的音樂作品中所使用的樂器甚至比其成員數還多,
這些不同多樣的樂器有模拟合成器及采样器、「glockenspiel」、
大號(Tuba)、豎笛「Clarinet」,此外當然還有吉他、貝司、鼓和相應的錄音。


Architecture in Helsinki樂隊2000年組建,其音樂風格游走於Indie、電子和流行,
偶爾會有現場演奏。樂隊在2002年開始錄制其處女作《Fingers Crossed》,
其錄音地點包括了雙沙滩小屋到正歸錄音室等諸多場所,
該專輯已由Bar None唱片公司於2004年春發行。


05年上半年歐美的獨立電子藝人層出不穷,遍地開花。
而在 indie rock/pop 領域,我們也能看到電子樂的大規模滲透。 
除了前面提到的藝人,還有一批民謠電子新人如 Tunng 進入視野。
 Architecture in Helsinki 的袖珍電子盛宴《in case we die》是05年澳洲帶給我們的最大驚喜。


八人陣容各玩絲竹管弦,豐富的打擊樂與上口的旋律共同炮制出節日游行一般的雜耍音樂,
仿佛是兒童版的 Belle & Sebastian 。 
這支 twee pop 樂隊的歌曲大多有著與死亡相關的黑色主題,
不過這倒正與專輯題目相呼應囉。


我本人倒是很喜歡他們那悠閒的可愛
我推薦『It's 5』ˋ『Hold Music』和『Like a Call』

在Hold Music的PV當中 ,你就會了解為何我稱那女孩為「靈活的小胖子」
超級跳躍G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