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Jeff Buckley


                                    Jeff Buckley
打掃時,黑膠室播了這首
頓時讓我想起27 club的詛咒
    以及高中時期對Jeff Buckley的著迷。






Jeff Buckley - Hallelujah








他的音樂能把你吸進黑洞
壓抑感倍數增強
巨大橡皮圈套在身上
被丟到太空後再拉回地表接著往地心竄入。








1997年5月29日,
一位年方30的年輕人,突然跳入了密西西比河中,幾天以後,他的遺體被人發現。
他是一名才剛要發光發熱的音樂奇才。


Jeff Buckley,1967年出生,父親為60年代迷幻民謠的重要代表人物 Tim Buckley。
他的父親在他還是幼兒時便因吸毒過量而暴斃,他對父親的印象甚為模糊,甚至不願提起。

Jeff在訪談中提到, Led Zeppelin才是他音樂道路上的重要啟蒙。
從十多歲開始,他在家鄉洛杉磯擔任多支樂團的吉他手。
1990年以後,他到紐約展開新的音樂事業,認識了 Nusrat Fateh Ali Khan,一位巴基斯坦音樂家,並接觸到 Qawwali(卡瓦利),一種融合印度、巴基斯坦音樂元素的崇神歌曲,這對他往後的音樂風格產生影響。1991年,Jeff Buckley 受邀參加紀念他父親的音樂會,並獻唱 “I Never Asked To Be Your Mountain、Once I Was"等歌曲。





Jeff Buckley的作品把心中易受傷的敏感暴露出來,通過音樂使大家滑向他的精神世界。
專輯《Grace》如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投射到另一片未知大陸,它載著聽眾從文明壓制住瘋狂的地方,航進傳有被自己遺忘黑暗所發出迴響的河道,去感應人藏在深層的幽微情感,去接受神秘難言的力量誘惑。

Jeff Buckley濃重哀怨又充滿悲憤的演唱,你我心裡面無止的騷動,
或被慾望擊倒的無力反抗之感,他一揭就揭開身上的弱點,
卻又像告明般,釋放了快窒息的內心也解救了自我。






U2的Bono曾形容Jeff Buckley是噪海中最純凈一滴,他注定和這雜亂的世界相隔離,
把對愛脫不掉的糾結直呈給他人。

有著「自閉」的輪廓,那帶點迷失之精神狀態,與孤獨流浪的音樂,
卻挖了個令人墮落的黑洞;他不僅清洗了grunge的油漬,也對Britpop後期的Thom Yorke(Radiohead),或再後期的Matthew Bellamy(Muse),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屢經掙扎但終得自由釋放的Jeff Buckley,生命之沉重與脆弱都被他唱過,
而我們亦應該感恩(Grace)其帶給大家重新再開始的勇氣與慰藉。

Jeff Buckley把整個人投進了音樂,像歌內唱到的自己,
因失去所愛而不得不依賴藥物(海洛因),或幻想墮進/代入所會有的沉溺性;
如此詩意般悲傷的平靜卻孕育著爆發力,情感的積壓塞滿總會壓破堤圍。

Jeff出現兩極的演繹,好比他把音樂與做愛看為一體的比喻——
「有時候你想要它的溫軟輕綿,有時候你想要它的威猛狂放」











這一秒,尼可拉斯凱吉的軍火之王或許無意識的在腦中掃過

                    下一秒,卻像Jeff一樣墜進河裡
                    然後再也沒浮出水面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