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旅行的費用值不值得誰決定?



 

前陣子,我的家人們去日本旅行一個禮拜
是的,爸爸媽媽和兩個姐姐都排假去旅遊
唯獨我這老么缺席。
 
 
家人回到台灣後
姐姐們便向我訴說這趟行程有多麼痛苦
她們一開始只是單純想出去走走、放個假、陪爸媽到國外玩玩
可是她們發現,到了外地後,完全是另一回事
玩得不開心、跟爸媽無法溝通、對日本文化並無太多興趣
大姊看到那篇文章後,告訴我她非常支持文中的每個觀點
甚至相信出國是件蠢爆的行為
所謂的國際觀是做作的。
 

 

我活了25年沒搭過飛機、沒出過國
但看完文章後,有了以下這些想法
 
 
勢必的,前提是
姐姐們也是去日本旅遊體驗後才知道現實中有這樣的代價。
 
可能我原本就認同文章這些觀點
但真正經歷過總是更能確信自己生活的目的才對。
 
 
一開始家人們說要去日本
我就完全不想跟,即便我可以試著跟團長要求請假
他媽的我不是不孝
只是我不知道去那邊的用意跟目的
雖說如此,我也想著自己能出國走走
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生活看看
就算我可能三天後就打道回府
但也是要做過才知道這並非自己想像中那樣的適合我。
 
 
出國不是壞事,前提是要知道自己的目的
然後有心理準備承擔可能面對的打擊與後果
不管好壞,都是一種經驗值。
 
 
以我為例,我雖然說的好像有點道理
也支持文章的某些論點,可我還是會想出國啊!
 
還是想去看科隆教堂、猶太人紀念碑、Bauhaus建築;
認識他們的文化、吃吃可能我一點都不喜歡的食物;
試著自己在外地搭地鐵,或許我能不小心認識幾個德文單字;
朝聖德國某知名酒吧兩層樓高的音響與電子音樂,它們是否像我看到的文章中如此震撼;
去捷克Charles Bridge聽看某個我在youtube上看到的老爵士樂隊……等等等。
  
 
講成這樣,感覺自己超有水準
好像很屌跟別人不一樣,但我只是真的有目的性的想做這些事
所以什麼年紀去實現不是重點
不一定得趁年輕,這些老了都能做。
 
 
一定會有代價與想像中的反差
但經歷過這些,沒有好或不好
就像看電影或表演一樣
總是要不小心花錢很幹的看了幾部爛作品後才知道如何分辨好壞。
  
 
可是呢,乾林老師的,我還是在嘴炮
我連飛機也沒搭過,噢有啦,某次出差飛到台東
蠻屌,一開始連訂機票都要爬文啦幹。
 
 

出國旅遊 留學 遊學 流浪甚麼的都好
只要能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也或許旅行就像Woody Allen在Manhattan (1979)裡說的一樣
『You should meet some stupid people once in a while, 
you can learn something.』

 
並非皆如此負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