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Juliette Gréco|巴黎左岸的爵士海洛因



Juliette Gréco
被稱作「巴黎左岸爵士海洛因」的女人



在介紹Juliette Gréco前
自己有段小故事


 
《名媛教育 An Education》
《名媛教育 An Education》



電影《名媛教育 An Education》講述英國記者Lynn Barber年輕時的回憶
在Lynn Barber所撰寫的《An Education》一書中,她道盡
年僅16歲的她是如何與即將而立的Simon Goldman (片中名為David)展開一段維持兩年的親密關係。

 

 

我對此深深著迷,即便本片在臺灣並不熱門,或許也鮮少人聽過
在好奇心可以殺死一隻貓的情況下,我買了原文書回家賞閱
電影演出的,只是她與Simon間那段如同師生戀的pure love
藉此,我完全能讚賞編劇Nick Hornby的才華
相信Nick本人對原著的過去受到某種啟發而延伸出許多想像
否者他不會把九章節中只有一章節真正在講"Simon"的書進而寫出一部電影。

  
女導演Lone Scherfig讓本片呈現出一種"另人癡迷"氛圍
「在英國教育體制下追求法國藝術文學的熱忱時,
 正好出現一位與我近乎相似的中年男子,
 這是我的第一次,第一次感受到異性的魅惑。」




 
那跟Juliette Gréco有甚麼關係?
 
電影中
有一幕是Jenny (Carey Mulligan飾) 身著高中校服躺在房間地板上
愜意地聽著哼著由Juliette Gréco演唱的Sous le ciel de Paris
鏡頭緩緩帶過,她的黑膠唱片就擱在Jenny身旁
Juliette那雙美麗的眼睛印在封面上。
 
 
那張就是Gréco的黑膠唱片

An Education french music scene
背景音樂就是Gréco的歌聲




我收藏了電影的OST
那陣子對此成癮,每天都得聽,每一首都會replay
然而,我對Juliette Gréco的認識就持續停留在"香頌"一詞。
我甚至忘記她這個人,只記得這首歌。 


 Juliette Greco sings Sous le ciel de Paris




約莫六年過去
就在今年的臺灣國際藝術節中
最後一檔節目喚醒我對她的記憶。

 
2016/4/17 (日) 
羅伯勒帕吉 x 機器神《癮‧迷》
這場演出在我腦中植入了尚考克多、Juliette Gréco與原本就喜愛的邁爾斯戴維斯
三位令人欽佩的文學詩人、音樂表演者
透過本劇,我讀到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Juliette Gréco與Milies Davis,噢,我沒聽錯,的確是
當我正在釐清Juliette Gréco這位女歌手時,腦帶畫面一閃、豎起雙耳
是她!Jenny旁邊那張黑膠唱片,對的
那部我迷戀的電影,同時也憶起她的歌聲。
 

 
像在課後輔導似的,不經易地複習起我忘掉的事情。
 


 

Juliette Gréco (茱麗葉葛瑞柯) 
稱不上美女,但從她神秘的目光中嗅到一股鎮定的氣息


1927年2月7日出生於法國南部Montpellier (蒙彼利埃)
Gréco傳奇的原因在於她一生充滿了曲折
如同知名爵士歌手Billie Holiday。
 
6歲前,Gréco被祖父母送到修道院學校
7歲時跟家人轉移至巴黎生活
10歲的她學起舞蹈並加入巴黎歌劇團
Gréco的媽媽曾是民間反抗組織的幹部,也加入過海軍
然而這位偉大的母親差點因自己的正義讓她的家族在二戰期間化作歷史
15歲那年,她跟媽媽、姐姐三人被蓋世太保抓進監獄,險失性命
但她因年紀小而被釋放,出獄後,開始流浪生活
咬牙一忍,二戰下的日子也就這樣過了。
 
18歲那年,她在巴黎拉丁區的咖啡廳和朋友參與共產黨會議
二戰後,她獨自在巴黎左岸的聖日爾曼知識分子聚集區活躍起來
她積極的活動引起了沙特和卡繆的注意
Gréco和波希米亞族們熬夜通宵
抽烟、喝酒、談藝術、論文化和政治。

20歲之前生活,完全像是部驚險片。







1949年,在巴黎藝文界名人援助下
Gréco舉行了第一場演唱會,歌曲幾乎是當時的詩人為其創作的。
同年6月,她在巴黎一家叫"Au Bœuf sur le Toit"的酒吧進行演唱
隔天,整個城市都在傳"那位不知道名子的女歌手"
她的歌聲贏得大家的關注。

 
1950年代左右,Gréco就曾到Hollywood和導演John Huston、 Orson Welles合作。
二戰期間於巴黎左岸咖啡廳標立起自己的特色
關於自己性情的分析中,她曾談過"從某種意義上說,薩岡的情况跟我有點相似。"
1956年,她發行了一張演唱法國著名小說家薩岡的專輯。
1964年1月17日,巴黎的市民一分為二,一半去聽The Beatles演唱會,
一半去看她主演的薩岡的戲劇《幸運,單數和大號》。
1982年,她出版了自傳《棗》,她的歌聲已穿越了音樂、文字和時間。



 



存在主義大師沙特Sartre甚至特別為她寫了首歌,
名為"Dans la rue des Blancs-Manteaux",後成為當今法國香頌祭酒的歌曲。


*補充Rue des Blancs-Manteaux譯為白大衣街
是巴黎鬧區Marais上的一條老街。
由於過去街上修道院的修士都是一身白色衣著
大家便以Blancs-Manteaux稱呼他們,街名也因此而來。


Dans la rue des Blancs-Manteaux



"詩歌的盛宴"-這是沙特對她的形容。


隨後,法國後現代主義詩人詩人雷蒙格諾Raymond Queneau與作曲家Joseph Kosma分別替她作詞填曲。
一夕間躍升成了法國無數文學家與藝術家的繆斯女神
據說那些詩人們都認為自己的作品能被Juliette唱頌而感到自豪。

Gréco開始了另一段人生道路,即便已有名氣
事實上,她仍然會利用下午時段去不同的公司或學校等場所演唱。





經過多年磨練,Gréco也成了法國香頌的代表人物之一
成名於50年代,盛名於60年代,至今仍然用她的歌聲感動著我們。
具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演唱流露出自然溫和的神情與身體細微的姿態
精巧地演出也將詩人們賈克普維、雷蒙格諾以及布萊希特的作品表達地淋漓盡致
協調地結合法國香頌精髓與其文學中的知性美
這是Gréco難以被取代的原因。

 
Gréco與其他歌手不同的原因是
她的歌聲裡隱藏著一些若隱若現的歷史軼事。
這些傳奇的事件延伸到了音樂,藝術,文學和戲劇,
她生涯的七個時代裡是和法國傑出的藝術家和文學家連接而成。
她並未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她活在一段飽滿的歲月,她擁有不被時代淘汰的風格
如今,她依然精神飽滿,而她的真實身份已難以確定
因為她從二戰時期唱到現在,在那七個截然不同的時代中,
她演繹了兩個世纪的優雅。



 Juliette Greco - Parlez-moi d`Amour
live in Berlin, 1967





Juliette Gréco x 美國爵士樂小號手 Miles Davis

                                                           Gréco與Davis



約莫40年代左右
好吧,確切時間為1949年,那年Daivs前往歐洲巡演
在某天的某晚,地點是煙霧繚繞的Jazz Club
23歲的他遇到了她-Davis心中的真命天女—Juliette Gréco,他倆相識了。

在那個年代,仍帶些種族意識的年代
身為黑人的他沒放棄對Gréco女神極人物的追求
他倆住在同一間飯店,漸漸地越走越進
她那令人如癡如醉的嗓音幾乎讓Davis陷入瘋狂,只想為愛投入ㄧ次。
 
直到,直到那晚,他們於床上纏綿
不分顏色種族、軀體相互交纏
瘋狂地熱戀使倆人不願分開
直到,直到那天早晨,Davis被窗外的車鳴聲給叫醒
該離開了,巡演告一段落,該回家了。

Davis曾想過帶Gréco一起離開,但他知道,這不會有好結局
他害怕,害怕帶給Gréco那些令人髮指的公眾言論與排擠
聚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Gréco仍有著大好前途才對
在車鳴聲不停之下,他混亂地收拾行李
帶著小號離開他與Gréco美好的房間。
 

 
回到美國的Davis走進絕望
再怎麼想念,終究只能懷念
他賣掉手錶賣掉小號,拿著鈔票向Opium求助
他在巴黎曾墜入情網
此時,他墜入毒品逃避過往,上癮了。


 Gréco與Davis


  
2013年,Gréco向人們講述這個故事時
說了這麼一句:
『有天,沙特問Miles為什麼不娶我
 Miles說因為他太愛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