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在我大四時,莫約一年多前
在網路上找資料,也不知打哪來的相關連結
《The Big Sleep》出現在螢幕上。
一部Raymond Chandler(雷蒙錢德勒)的偵探名作
看著簡介和劇照,有種說不出的神祕感,好像要把我吸進去。
老片一直是我的最愛,那我幹嘛不看呢?
那一晚,我走火入魔似的瘋狂戀上Humphrey Bogart (Bogie)和Lauren Bacall
在此部片《The Big Sleep》中,他倆的嗓音是驚人的低沉卻迷人
Bogie長相沒有同期男影星來的出色,但身上卻有令人著迷的魅力
低嗓音的她,在片中也有開口唱歌
那氛圍大概是這樣:
那氛圍大概是這樣:
「一位擁有迷人低嗓、纖細高挑身材、毒蠍性格的冰山美人正拿著酒杯望著你歌唱。」
我出生於90年代,對於這位20年代出生的女影星當然是陌生無比。
可能連我爸媽都不知道這位女明星。
片子結束後,我迫不及待的想要更了解她
網站一個個看,資料一篇篇找
我認識得越多,心情越是滿足
也因如此,她使我對Bogie也有了基本的認識。
我出生於90年代,對於這位20年代出生的女影星當然是陌生無比。
可能連我爸媽都不知道這位女明星。
片子結束後,我迫不及待的想要更了解她
網站一個個看,資料一篇篇找
我認識得越多,心情越是滿足
也因如此,她使我對Bogie也有了基本的認識。
Bacall有男人的紳士態度,也有女人的典雅聰慧
或許可以這樣想像吧!
"Bacall右手持了把槍、左手拿著酒杯、紅唇叼煙、金色捲髮、即膝白色絲綢包臀洋裝
腳踩低粗跟素面包鞋.........喔!不只!不該只有這樣,應該再搭配格子披肩
隨性卻不失線條的站姿、最後在加上她那下巴微收並朝向45角凝視的神韻
並以低沉慈性的嗓音說:「You've forgotten one thing - me.」"
對,這就是Lauren Bacall
讓我充滿遐想與幻想的女人
聚集感性、理性、野性於一身的女人。
另外,在《The Big Sleep》這部時,Bacall早已嫁給了Bogie。
難怪他們倆在片中能如此成功得營造出曖昧情境,難以言喻阿。
Lauren Bacall生於1924年9月16日紐約的Betty Joan Perske,
父親是阿爾薩斯的商人,母親是德國-羅馬尼亞移民 ,是位秘書
Bacall是獨生女,幼年時期居於布魯克林,六歲時父母離婚,並隨母親搬到曼哈頓。
八歲時,她的父親停止拜訪且遠離她的生活。
十多歲的Bacall寄宿於紐約Tarrytown的Julia Richman中學
15歲開始修續American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 in New York
最初,她想成為一位舞蹈家,但隨後對演戲產生強烈興趣,進而使她改變志向。
婚後的倆人合作無間,一同演出的電影包括:
1946年Raymond Chandler的偵探名作《The Big Sleep》
1947年《Dark Passage》
1948年《Key Largo》
他們成為好萊塢公認的銀幕夫婦檔,生活美滿,Bacall也幫Bogie改掉酗酒的惡習
1949年,她生下大兒子Stephen,女兒Leslie則於1952年出世,
她享受扮演母親和妻子的角色,電影作品從未因婚姻而停擺,
後續包括1950年《Young Man with a Horn》
1953年《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
1957年 《Designing Woman》等等。
但不幸地,1957年,Bogie死於咽喉癌,這段12年的婚姻畫下句點。

Intro of Lauren Bacall
Lauren Bacall生於1924年9月16日紐約的Betty Joan Perske,
父親是阿爾薩斯的商人,母親是德國-羅馬尼亞移民 ,是位秘書
Bacall是獨生女,幼年時期居於布魯克林,六歲時父母離婚,並隨母親搬到曼哈頓。
八歲時,她的父親停止拜訪且遠離她的生活。
十多歲的Bacall寄宿於紐約Tarrytown的Julia Richman中學
15歲開始修續American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 in New York
最初,她想成為一位舞蹈家,但隨後對演戲產生強烈興趣,進而使她改變志向。
青少時曾在Broadway擔任座員者和一些摸持兒工作,
到了18歲,她被"Harper's Bazaar" 的編輯Slim Hawks發堀,
成為封面摸持兒,並連續三個月成為該雜誌封面人物。
Slim Hawks隨後建議她的導演丈夫Howard Hawks邀請她去好萊塢試鏡
在這個因緣際會下,她的事業有了很大的變化。
到了18歲,她被"Harper's Bazaar" 的編輯Slim Hawks發堀,
成為封面摸持兒,並連續三個月成為該雜誌封面人物。
Slim Hawks隨後建議她的導演丈夫Howard Hawks邀請她去好萊塢試鏡
在這個因緣際會下,她的事業有了很大的變化。
1943年,模特兒生涯完結,19歲的她取得第一部電影的演出
且就是和已經出名的Humphrey Bogart合作,
此部片叫《To Have and Have Not》,本片導演正是她的貴人Howard Hawks;
這時她改名為Lauren Bacall (Bacal是她母親的性氏,她在後面加多一個l )。
高佻的身段,冷豔面孔和低沈磁性、加上略帶慵懶的的嗓音
可算是好萊塢稀有的女星類型,也因這些特質使她獲得不少演出機會。
同時她與Bogie熱戀,雖然當時Bogie有妻子,但過不了久,他便離婚
並於1945年與Bacall結婚,她20歲,Bogie已43歲。
且就是和已經出名的Humphrey Bogart合作,
此部片叫《To Have and Have Not》,本片導演正是她的貴人Howard Hawks;
這時她改名為Lauren Bacall (Bacal是她母親的性氏,她在後面加多一個l )。
高佻的身段,冷豔面孔和低沈磁性、加上略帶慵懶的的嗓音
可算是好萊塢稀有的女星類型,也因這些特質使她獲得不少演出機會。
同時她與Bogie熱戀,雖然當時Bogie有妻子,但過不了久,他便離婚
並於1945年與Bacall結婚,她20歲,Bogie已43歲。


婚後的倆人合作無間,一同演出的電影包括:
1946年Raymond Chandler的偵探名作《The Big Sleep》
1947年《Dark Passage》
1948年《Key Largo》
他們成為好萊塢公認的銀幕夫婦檔,生活美滿,Bacall也幫Bogie改掉酗酒的惡習
1949年,她生下大兒子Stephen,女兒Leslie則於1952年出世,
她享受扮演母親和妻子的角色,電影作品從未因婚姻而停擺,
後續包括1950年《Young Man with a Horn》
1953年《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
1957年 《Designing Woman》等等。
但不幸地,1957年,Bogie死於咽喉癌,這段12年的婚姻畫下句點。


Bogie死後,飽受傷痛的Bacall一度離開電影界
1961年,她接受了建議返回她最初的地方-舞台劇,
演出劇目《Goodbye Charlie》;
同年,她嫁給男演員Jason Robards(她生下第三個孩子Sam,1979年離婚收場。)
回到紐約後,她繼續擔Broadway Musical女演員,
1966-1968年,演出了《Cactus Flower 》
1970、 1972、1973年《Applause》
此劇根據1950年電影《All About Eve》為題材,男主角是舞王Fred Astaire。
1961年,她接受了建議返回她最初的地方-舞台劇,
演出劇目《Goodbye Charlie》;
同年,她嫁給男演員Jason Robards(她生下第三個孩子Sam,1979年離婚收場。)
回到紐約後,她繼續擔Broadway Musical女演員,
1966-1968年,演出了《Cactus Flower 》
1970、 1972、1973年《Applause》
此劇根據1950年電影《All About Eve》為題材,男主角是舞王Fred Astaire。
1974 年,她回到大銀幕拍攝Agatha Christie的名作-
《Murder of the Orient Express》,此片受到各方的好評。
1981-1982年,她演出舞台劇《Woman of the Year》,
此劇改編自1942年的同名電影,也是部成功的作品。
1988年,她再次拍攝Agatha Christie作品《Appointment with Death》
1996年,憑著在《The Mirror has two face》片裡,
演巴巴拉史翠珊的母親,而得到金球獎最佳女配角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Murder of the Orient Express》,此片受到各方的好評。
1981-1982年,她演出舞台劇《Woman of the Year》,
此劇改編自1942年的同名電影,也是部成功的作品。
1988年,她再次拍攝Agatha Christie作品《Appointment with Death》
1996年,憑著在《The Mirror has two face》片裡,
演巴巴拉史翠珊的母親,而得到金球獎最佳女配角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除了持續拍片外,她也開始寫作
1979年,出版了她的自傳<By Myself>
第二本作品則於1994年發行。

Bacall並未停止工作,活躍於影壇,除了曾與Frank Sinatra有曖昧外
喜愛演藝事業的她,後半段人生重心完全在事業上。
2014/8/11
Robin Williams逝世,震驚世人,網路上也出現許多向他致敬的作品。
2014/8/12
Lauren Bacall逝世,華人對她相當陌生,所以消息大多來自外國網站或電影專業。
連續兩天,兩位我喜愛的演員離開人間
我們這種平民百姓何必感到悲傷?
本來就不該悲傷。
本來就不該悲傷。
不悲不喜,人生本是如此運作。


Bacall's Personal Quotes
-I was this flat-chested, big-footed, lanky thing.
(這大概是她的自嘲吧,挺可愛。)
-Actors today go into TV, which I don't consider has a lot to do with acting.
They only think of stardom. If you photograph well, that's enough.
I have a terrible time distinguishing one from another.
Girls wear their hair the same, and are much too anorexic-looking.
(這裡的anorexic-looking意指現代女性過度追求身材,
導致每個女影星都瘦到像得了厭食症似的。)
-On imagination: Imagination is the highest kite that can fly.
(所以人們常說:無限的想像力。)
-[upon receiving her Honorary Oscar] A man at last!
(人生最終的成就阿!)
-[on Humphrey Bogart]
Was he tough? In a word, no. Bogie was truly a gentle soul.
(這樣的形容,更顯現出他倆是如此相愛。)
Yes, I saw Twilight -
my granddaughter made me watch it, she said it was the greatest vampire film ever.
After the 'film' was over I wanted to smack her across her head with my shoe,
but I do not want a (tell-all) book called Grannie Dearest written on me when I die.
So instead I gave her a DVD of Murnau's 1922 masterpiece《Nosferatu》and told her,
"Now that's a vampire film!"And that goes for all of you! Watch 《Nosferatu》 instead!
簡單說明一下,Bacall不喜歡《Twilight》,我也不喜歡,但她不想傷孫女的心,
反之,她給了孫女Murnau的《Nosferatu》DVD。
Murnau是位德國導演,也是默片時代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後來到美國發展。
並於1992年拍攝了《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
中譯為《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此片改編自布拉姆斯托克1897年的小說《德古拉》。

*另外,我也在外國網站找到些關於Bacall的二三事:
-Lauren Bacall是史上第二位被輸入IMDB網站的名子,
僅介於第一位舞王Fred Astaire和第三位法國性感女星Brigitte Bardot。
-在《To Have and Have Not》片中,
Bacall對Bogie說了句台詞,隨後便成了他倆間的名句:
"You don't have to act with me, Steve.
You don't have to say anything and you don't have to do anything.
Oh, maybe just whistle. You know how to whistle, don't you, Steve?
You just put your lips together and... blow."
這句話在影界盛傳,Bacall和Bogie也將此視為一種愛的開始。
後來在Bogie的葬禮中,傷心欲絕的Bacall回憶起當初
便在他的棺材上放了一個哨子當作一輩子的定情物。
後來,她公開表示,那是因為她一緊張就會顫抖,所以她開始習慣壓下巴把重心往下移, 然後眼神朝上看著Bogie。 殊不知這樣的動作成了她吸引影迷的原因之一。

大概就是這樣的角度吧
(她每張照片幾乎都是如此)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Bacall曾這樣描述:
「I traveled by roller coaster, a roller coaster on which the highs were as high as anyone could ever hope to go. And the lows! Oh, those lows were lower than anyone should ever have to go - 10 degrees below hell.」
由此可知,她起伏不定的過程造就了她精采的人生。
-BBS=Bogart-Bacall Syndrome?
這是我在外國網站找到最有趣的事情之一。
在西方電影界,他們有一種很特別的說法
當職業表演者習慣用低嗓發聲時,他們會用BBS這詞去形容表演者。
事實上,這屬於一種症狀叫:肌肉緊張性發聲障礙(muscle tension dysphonia),
而這個症候群的正式名稱為:職業音聲使用者音聲疲勞及異常症候群
(vocal fatigue and dysphonia in the professional voice user)。
其特點在於講話的平均音高偏低,嚴重時, 連發聲或呼吸也會有困難。
由於此症候群的男性嗓音像著名演員Humphrey Bogart
女性像演員Lauren Bacall,因此就稱為Bogart-Bacall Syndrome,簡稱BBS。
後來有人提出一個現象,他們發現有這種症狀的女性人數高於男性,
而他們認為原因是演藝界的工作壓力大,女性為了跟男性競爭,
導致她們過度使用或濫用了嗓音。
最後奉上我最喜愛的片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