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劇場追夢人》

<劇場裡的設計師-林璟如>

我簡簡單單的分享,也重新整理一下。



林璟如小姐是這樣的,特立獨行的,
因不瘋而痛苦,但痛苦到發瘋後...................。

她問了問自己:「到底,白色布料要如何變化,我該怎麼拿捏?」
「對!需要層次。原來,歷史就是層次。」
她發現了。



她沒有一套系統,也沒有理論;但她會不斷自我提問
劇場視覺非全然主觀設計者之想法,也就是說;
它是在有限的空間完成的,非獨立作業,因此她無法定義。
學會拋開慣性思維,還原單純,空間才能無限大,賦予她創作的泉源。



四個字:「捨而後得。」
她接著解釋著:繁複容易,入簡難,能定靜心靈與思考,
才懂得用「減法」做設計。懂得捨,才有得。


林璟如小姐的三十載,不足以短短的文句呈現。


「如何讓舞者優雅得穿著旗袍跳芭蕾?」
「要東西融合,古典現代化,那怎麼保留東方的含蓄之美?」
「難道,要讓舞者們穿上西方TUTU呈現賴秀峰1997年的舞作《香妃》嗎?」
以上三個難題,她早已解決了,而挑戰不只這些。



三十年的歷練來自她-林璟如小姐尊重自己的專業。



在我看完此書《劇場追夢人》後,

對舞台幕後人員更是敬佩
因為他們沒有掌聲,沒有燈光照射的moment,

但依舊死守崗位待出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