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美學,非暴力抗爭,不合作反抗;
這些皆屬於「消極抵抗」。
反抗來自我們的自由意識,姑且不論因素與對錯,
任何你想做的;你想實現的;那些會打破對方規則的事
我認為,都是自由意識。 這剛好也是人們最可貴的權力。
就像電影-「飛越杜鵑窩」,麥克出於自由意識去過活
但在對方眼裡,那不是自由意識,而是「叛亂」。
追求真理的甘地,是這麼解釋的:
(以下為網路資料)
『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
他經常說他的價值觀很簡單,那就是從傳統的印度教信仰演化來的真理、非暴力。
在衝突當中,襲擾行為通常是制裁手段,以激烈的措施約束或懲罰對手,並贏得對方的讓步。
但是採取暴力及恐怖行動,其衍生出來的社會亂象及政治衰敗,卻遠高於其獲得的權力。
請願、遊行、退席以及示威等抗議行動,則用於爭取大眾對於反抗運動的支持。
而罷工、抵制、辭職以及非暴力反抗,則有助於阻礙政府的運作。
靜坐抗議、非暴力破壞行動,以及封鎖阻擋等直接干預行為則令許多統治者壓制人民的意圖遭至挫敗。
非暴力運動的重點在於讓政府無法遂行其控制人民的手段。採行非暴力行動的人多會直覺發現,他們本身採取的行為即可產生權力,而不僅是身處皇宮或總統府中的人士才擁有權力。
正如偉大的非暴力運動理論家夏普(genesharp)所言:「非暴力行動是可行的,而且即使是面對殘暴無情的統治者及軍事政權,也仍然能夠發揮其強大的力量。因為非暴力行動所攻擊的目標,正是所有階級體系及政府的最大弱點:對受統治者的依賴性。
惡法一旦不再受到遵從,商業活動因人民罷工而中斷,公共服務無法繼續運作,而軍隊也不再受到畏懼,則政府所能使用的暴力手段也就不再重要—因為其迫使人民臣服的力量已然消失無蹤。』
後來麥克動了腦前葉切割手術,失去了自由意識,成為永遠的植物人。
一顆枕頭朝他臉孔壓下,確切的解脫了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