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 Astaire
他是大家公認的踢踏舞王,也是我心中崇拜的表演者。
Fred Astaire (1899–1987)
Fred Astaire entered show business at age 5.
He was successful both in vaudeville and on Broadway in partnership with his sister, Adele Astaire.
After Adele retired to marry in 1932, Astaire headed to Hollywood.
一位美國電影演員、舞者、舞台劇演員、編舞家與歌手。
他在舞台與大銀幕上的演出生涯長達76年,這段期間他參與了三十一部歌舞劇的演出。
最常與Ginger Rogers一起合作,這兩人曾搭檔演出十部電影。
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舞蹈家與在AFI百大明星排名第五。
對電影開始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總是寫寫感想,打打文章,沒想過去研究特定的題材。
突然,我對歌舞片相當有興趣,也許是本身就喜歡跳舞和音樂吧
Anyway 我開始累積自己對百老匯電影的認識,
一開始,我看了《42ed Street》和《Broadway of Melody》,視覺的震撼讓我無法忘懷
因此,我個人也相當喜愛Busby Berkeley這位編舞家,他的萬花筒式排場非常誘人
每次鏡頭由上往下帶時,畫面總是美不勝收。
基本上我來者不拒,有辦法吸收什麼,我就會吸收
那時我連Fred Astaire聽都沒聽過,只知道他拍很多歌舞片,所以就是狂找來看
《Top Hat》,由Fred Astaire與Ginger Rogers主演的電影
片中的「Isn't this a lovely day」和「Cheek to cheek」我repeat了好多次
上癮般,我對Fred Astaire的舞姿和那從容不迫的tempo著迷了。

感覺很獨特,他跟Casablanca裡的Humphrey Bogart有點相似
他們沒有英俊的外表,在他們那年代,好萊塢很多帥哥
像是Cary Grant、James Stewart、Marlon Brando、Clark Gable...etc
數不清的帥哥級演員,然而他們不靠外表卻依然散發出一股魅力。
Humphrey Bogart在《The Big Sleep》裡扮演一位伶牙俐齒、講話如子彈般快的偵探,
但在《Casablanca》卻是位外表冷酷卻深情的男子。
Fred Astaire的領域一直都是歌舞片,高高的額頭、長長的臉型、沒有深邃的五官,
但是當音樂播下去,他用他的方式告訴你:「我不帥,但你的視線絕不會離開我。」
漸漸的,觸類旁通,我對百老匯歌舞片有了基本的認識:
踢踏舞是怎麼開始的?
著名的舞者、演員、樂曲有哪些?
早期歌舞電影的走向?
50年代歌舞電影的發展?
此發展,對黑人與白人有何影響? 等等等。
我現在懂得只是皮毛,或許我無法完全認識,但歌舞片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
連聽的音樂也開始不一樣了,
接觸到早期的樂手Benny Goodman、Ornette Coleman、Boodie-Woogie、Nat King Cole...etc
因為想了解更多,所以買了《爵士春秋》、《歌舞電影縱橫談》等書籍。
我還沒看過Fred Astaire全部的電影,因為太難找了
想收集他全部的作品,也曾問過幾家廠商,但總是沒下文
但感謝網路與Youtube強大的力量,我還能找到少數的電影片段。
我相信80%的人都知道《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50年代的傑作,Gene Kelly帶起了不一樣型式的踢踏舞
在我所研究的過程中,Fred Asraire可以是早期的先驅,而Gene Kelly則接手了他的才華
他們跳的一樣是踢踏舞,但引起的風潮為何不同? 差在哪?
Gene Kelly
「我真的不知道我為什麼會成功。之前,我並不想成為一個舞者,我只當它是我的工作,
但我想可能我一直抱持運動員的精神、全力以赴,所以就很自然地得到。
1930年,當我才開始發跡時,瑪莎葛蘭姆是唯一在跳現代舞的舞者,但她的舞都是搭配古典樂曲。我無法忍受看到自己每個晚上都在跳”天鵝湖”,我想要發展一個真正屬於美國表演形態的東西。
當時只有Fred
Astaire以舞者身份在電影中獲得成功,但他的動作不大,他的踢踏舞很高雅,高帽子、白色領帶及燕尾服。我的體型較粗獷,所以較適合穿運動衫,雖然看起來不紳士,但這就是我。
1944入海軍前他和Fred Astaire在”Babbitt and the Bromide”
及”Ziegfeld Follies” 片中合作。
凱利
:「這並不是兩個人在比舞技。我們兩人的表現方式大為不同。我的較外放、給人感覺較強,但是Fred的是細膩、帥氣、輕鬆的,他光是走路經過舞台就能帶給觀眾十足的愉悅感。」
我想最大的差別就在於:Fred把芭蕾融入踢踏舞、Gene則放大了踢踏舞的觸腳。
這兩位是白人的主要代表,然而黑人呢?
-Bill "Bojangles" Robinson、The Nicholas Brothers
1920到1935期間,是哈林區文化興起的時期。
Bill最有名的特色就是他輕鬆而優雅的腳步,開始大量的運用腳尖的步伐來表演,
1935年的一部電影"小上校(The Little Colonel)",他將獨特的階梯舞呈現在大眾眼前。
30年代後,踢踏舞開始融入些高難度特技動作,代表人物為Nicholas Brothers
最有名的動作是從約十呎高的臺階上躍下,直接以劈腿落地彈起後繼續跳舞。
(黑人、白人這議題有牽涉到所謂的"黑臉藝術",日後會再詳談)
此外,有首歌就叫Mr. Bojangles,此曲背景故事很有趣。)
Bill "Bojangles" Robinson
The Nicholas Brothers
早期有名的踢踏舞者還有:
Ann Miller、Eleanor Powell、Donald O'connor、Vera-Ellen、 Cyd Charisse、Ginger Rogers、Ruby Keeler、 Rita Hayworth、 Doris Day、Debbie Reynolds...ect
就是欣賞Fred Astaire、喜愛早期百老匯歌舞片,
因為每當我深入去了解時,就覺得有無限的世界等著我去挖掘。
看到不一樣的舞蹈、認識不同的電影文化、聽見各種類型的音樂,
網路上有很多相關資料,不怕不懂,只是等著我們去吸收。
這些都只是淺談,後續會慢慢分享Fred Astaire對後期的影響、相關音樂與舞者。
Cyd Charisse & Fred Astaire
and Donald O'Conner- Singin' in the Rain - Moses supposes
The Nicholas Brothers in Stormy Weather
踢踏舞(TAP)的歷史與發展
http://mytap.myweb.hinet.net/TapHistory1.htm
踢踏舞-中文百科在線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104562踢踏王 Fred Astaire - Dancing Box
http://mypaper.pchome.com.tw/djspirit/post/1241209306Gene Kelly
http://siaky001.blogspot.tw/2012/04/gene-kelly.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